分享到: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
搜 索      
漫议“行画”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高小虎 2012-7-12 11:29:21

现代 秋思图

现代 好兄弟

现代 荷塘清趣

 

•行画的定位

“行画”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名词,那什么是行画呢?研究论述者是比较少的。按照行画大户——大芬村的一位负责人的说法,是由“韩画”演变而来的。他说:这种(批量生产销售的)画最早诞生在韩国,叫“韩画”,中国人取其谐音就叫“行画”了。以“行画”的性质、用途而言,还是要在“行”字上找依据才够贴切,解释为“行业”说或“行市”说较为妥当。 “行画”应是绘画市场化后,形成的一个新行当,或曰新行业,直白的讲,其定位就是:商品画。

•行画产生的土壤

绘画作为精神产品而成为商品,在国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不过在交易的双方中,称之为艺术的画家一方,能享受到更大的优惠和尊重,拥有更宽泛的自由罢了。如西班牙的哥雅身为皇家首席宫庭画师,在给国王全家画像时,每多画一只手,就要多加一份报酬,而且斤斤计较,使中国人难以置信。再如法国的罗丹,接受了《地狱之门》的订单后,钱早花了,二十几年后还迟迟不能交货。令订货方——政府,十分恼火,他却全不以为然。
但在中国,传统上虽然也有以卖画为生的画家,但绘画创作的主体——文化人,却大都以卖画为羞的,到了“扬州八怪”,虽然这些画家以卖画为荣,但还是被正统目之为“怪”——所以,“八怪”的“怪”,不仅指画风的“怪异”,也指画家行为的“怪诞”。这种传统一直“传”到了现代,画家都是以生产精神产品而自居的,在传统“助人伦,成教化”和现代“为政治服务”思想的主导下,中国的画家都是以能“代圣贤立言”而自负的,几乎清一色的耻谈艺术商品化。

但近几十年,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,对外交往的扩大,就为绘画走向商品打开了大门。向(清)高处看,许多国际知名拍卖公司纷纷进入中国,在收藏艺术品的旗帜下宣传造势,推波助澜。许多过去不为人重视的“故纸”、“旧纸”顷刻间身价百倍、千倍,甚至万倍。这使许多艺术家心里痒痒。向低(俗)处看,许多饭店、餐厅、宾馆和公众场所以及家居为了附庸风雅,营造文化氛围,都需要用绘画来装饰,来美化环境,而且它的需求量之大非常惊人。这样,绘画商品化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,“行画”和行画运作机制也就应运而生了。

•行画的意义

总得来说,行画的诞生应是一种社会进步,是中国画家在观念上的一场革命,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,也是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。但是它需要进一步的完善、提高和改进,否则将会是自我淘汰,自取灭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