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: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
搜 索      
黑便士与红便士的故事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高小虎 2012-7-12 11:22:42

资料图片

 

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1840年5月诞生在英国的“黑便士”,是有背胶、没齿孔的。发行之后发现在黑色邮票上盖销黑色邮戳不便识别,容易被重复贴用的问题。于是英邮政当局决定终止印制和使用已经面世九个月的“黑便士”邮票;而于1841年2月利用“黑便士”邮票的原印版,改换红色油墨重新印制邮票,习称“红便士”。它的票幅(19x23毫米)和邮局版张(12x20=240枚)与“黑便士”一样,自1841年2月10日开始正式发行使用,从而取代了已发行6800万枚的“黑便士”邮票。

早期的“红便士”与“黑便士”一样,也是没有齿孔的。寄信时要用剪刀将邮票一枚一枚地从版张上剪下来贴用,造成使用时的不便。据史料记载,1848年,一位急于往外寄发稿件的记者,在往信封上粘贴邮票时,找不到剪刀来剪开邮票。他急中生智,用领带上的别针在两枚邮票的间隔处先扎出一排小孔,然后再撕开贴用。一名爱尔兰籍年轻人亨利•阿切尔目睹了这一情景后受到启发。他经过反复研究、实验,发明了“邮票打孔机”,经过一番斡旋,邮局采纳了他的为邮票打孔的建议。1853年英国政府购买了其打孔机专利权。1854年英国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有齿孔邮票。从1854年1月28日开始,“红便士”邮票就开始“长牙齿”了。这就成了世界上最早有齿孔的邮票。1854年后,有齿红便士和无齿红便士便开始混合着使用了。

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邮需求,“红便士邮票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期间,曾反复再版加印了一百多次,累计发行了210亿枚!

虽然“红便士邮票发行量巨大,使用时间较长,存世的信销票也较多;但由于它具有邮票史上第一枚有齿孔邮票的特殊地位,早期“红便士”实寄品便成了传统集邮爱好者和邮史研究者眼中的宝贝了。特别是接近打孔首日的,尤为罕少难觅,身价自然高贵了。据2007年12月第96期《中国集邮报》报道,一枚1852年5月14日贴有齿“红便士”邮票的实寄封被拍到10350英镑,原来这是一枚在正式打孔之前的“试打孔票”实寄封。

有齿孔的“红便士邮票,具备了现代邮票的所有特征,使用起来也方便多了,当称为今天有齿孔邮票的始祖。一直使用到1879年12月,时间长达几十年,是当时邮票的“主力军”。由于印制的批次不同,“红便士”的齿孔度数也不尽相同,但以P14度的齿孔为常见,而早期P16度(细齿)齿孔的“红便士”邮票则相对较少。